來源:山西晚報 時間:2023-03-17 10:40:00
長城博覽在山西。山西是中國長城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是國家“萬里長城”核心形象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歷代長城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晉中、長治、陽泉、呂梁、晉城等8市39個縣(市、區)。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文旅產品打造、挖掘長城文化內涵……近日,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安排部署會舉行。會議上,新一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出爐,方案擘畫出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建設、高標準推進的美好藍圖。
A 以核心展示園為龍頭 帶動重點項目建設
今年,山西將以核心展示園建設為龍頭,推出一批重點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牽引力,大同、朔州、忻州、陽泉等市建設亮點紛呈。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趙曙光指出,今年,山西將全力推進雁門關-廣武城、得勝堡群——大同鎮城、老牛灣——丫角山、娘子關——固關、平型關、殺虎口——右衛古城核心展示園建設工作。以核心展示園為龍頭,帶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13條集中展示帶、20個特色展示點、20個文旅融合區和95個傳統利用區的建設,實現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廊道和文化旅游帶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總目標。
大同將重點推動大同市長城博物館、李二口長城展示利用工程和得勝堡群游客服務中心等22個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實施新平堡鎮虜門搶險加固工程、明長城寧魯堡——八臺子段搶險加固工程等8個長城修復保護項目。其中,得勝堡群——大同鎮城核心展示園今年將重點打造“一中心一驛站一標識兩展館”,持續推進得勝堡群長城文化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木蘭驛站、得勝堡民族碰撞和融合展廳項目建設,謀劃推動得勝堡群萬里茶道展覽館項目落地;平型關核心展示園將謀劃儲備牛幫口長城修繕,平型關長城觀光步道、平型關大捷景區游客中心和長城驛站建設等6個重點項目,實施銅碌崖長城敵臺保護項目,建設平型關(小寨)非遺文化產業園區。
朔州將全力推動雁門關-廣武長城、殺虎口-右衛古城2個長城核心展示園建設;推進舊廣武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陰縣長城博物館展陳、山陰縣長城遺址遺跡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依托“殺虎口”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以“西口”多元文化為脈絡、以晉商文化為魂,形成歷史文化體驗翼和水岸風情休閑翼的兩大主題格局,打造西口文化風情旅游區。
此外,忻州將推進忻州長城博物館(園)建設、雁門關白草口長城遺址保護利用、偏關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神池黃花嶺北齊長城段和龍元段野豬口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建設公園建設等重點項目;陽泉市將推動娘子關“一館一中心”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加快娘子關——固關長城復合廊道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重點打造百團大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七亙大捷紅色教育基地等長城+紅色文化文旅融合區,陽泉郊區長城非遺館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建成投入運營。
B 做好“長城+”融合文章 加出新價值、新驚喜
培育精品工程,打造融合品牌。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中,做好“長城+”融合發展大文章成為重頭戲之一。“長城+”將加出更多新業態、新供給,并為游客沉浸式體驗長城文化、“閱讀”長城故事、感受中華文明魅力提供更多選項。“長城+”將加出更多新價值、新驚喜。
大同將培育一批“長城+”精品工程。“長城+康養”方面,將加快唐河大峽谷、湯頭溫泉、云起生態旅游度假區、山水白羊、黃經世家中醫康養愈園5個省級文旅康養示范區建設;“長城+農業”方面,將繼續推動長城沿線彩化農業、景觀農業工程,種植油菜花、高粱、向日葵等觀賞農作物1萬畝,靚化長城景色;“長城+民宿”方面,將加快云州區隱居鄉里(賀店)高端民宿、于家寨帳篷酒店項目和10個高端民宿小院項目建設;“長城+文創”方面,將加快推進魏都數字商品產業園、旅游商品購物中心項目建設,打造一站式“大同好禮”銷售平臺;“長城+景區”方面,將全力打造云岡和恒山、古城、長城、平型關“1+4+N”龍頭景區體系,加大長城沿線精品景區開發力度,打造摩天嶺、得勝堡、水神堂等7個3A級旅游景區;“長城+數字”方面,將加快大同古城南甕城文旅元宇宙體驗倉項目落地等。
陽泉將強化“長城+”深度融合,推出一批“長城+”品牌。今年,陽泉將打造“長城+旅游”品牌,突出雄關秀水特色,全力提升娘子關景區品質,打造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長城+鄉村”品牌,重點創建10家“太行人家”“長城人家”“水上人家”精品民宿,帶動鄉村旅游、餐飲、養殖等行業共同發展;打造“長城+民俗非遺”品牌,繼續辦好下董寨跑馬排等傳統節慶活動,傳承砂器、武迓鼓、冠山連翹茶等非遺文化,建設長城文化記憶館和文創店;打造“長城+文創”品牌,舉辦第二屆紅色文創設計大賽,開發推廣一批長城系列“泉風泉韻”文創和旅游商品。
山西還將打造大同歷史文化名城、代縣歷史文化名城、渾源歷史文化名城、朔州老城、鳳凰古城、忻州老城、偏關古城、寧化古城、岢嵐古城等一批長城+歷史文化文旅融合區;打造大同長城文化生態旅游融合區(帶)、右玉長城文化生態旅游融合區、偏關老牛灣長城黃河文化生態旅游融合區、蘆芽山長城文化生態旅游融合區等一批長城+生態文旅融合區;打造平型關紅色軍事博覽區、雁門關紅色歷史記憶區、五臺山抗戰遺址展示區、百團大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平定縣七亙大捷紅色教育基地等長城+紅色文化文旅融合區。
C 依托基礎配套提升 加快文旅產品打造
今年,山西將深入挖掘長城文化內涵,通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依托長城一號旅游公路、“長城人家”民宿建設和提升,加速打造優質文旅產品,推動長城沿線全方位發展。
山西將全面提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旅游公路、網絡信號、公共服務等配套建設。按照規劃,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用10年時間建成12856公里。其中,長城一號旅游公路以“邊塞古風跨越長城”為主題,規劃里程3817公里,覆蓋大同、朔州、忻州3市28個縣(市、區),同步規劃慢行道360公里、驛站27個、房車營地11個、觀景臺20個。2018年至2022年,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已建成2223公里,實現主線貫通,建成的右玉得勝堡段、偏關老牛灣段和天鎮李二口段等示范路段,成為最美風景路、網紅打卡地,有力帶動長城旅游文化發展和沿線民眾脫貧致富,讓村民吃上“旅游飯”。2023年,山西將再建成650公里長城一號旅游公路,預計到年底累計完成2873公里,同步建設慢行道50公里、驛站4個、房車營地6個、觀景臺10個,逐步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全域旅游一張網格局。
同時,今年,山西還將加快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5G基站建設,實現旅游公路沿線通信網絡信號全覆蓋;將在六個重點核心展示園及其他重點段區內,合理設置游客集散中心,完善休憩健身、旅游廁所、服務驛站、停車場、應急救援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除基礎配套建設提升外,今年,山西還將深挖長城文化內涵,加快文旅產品打造。將依托長城沿線傳統村落及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長城生態民俗旅游、長城特色民宿、長城節慶賽事、寫生攝影基地等特色品牌;以內長城、外長城、長城抗戰、長城關隘等為主題,打造長城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持續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產品;緊扣長城主題,積極培育文化演藝、會展、房車、溫泉、滑雪、低空飛行、康養體育、研學旅游等一批新業態產品;推進《天下大同》《北魏長歌》《長城長》《遇見娘子關》等演藝項目常態化演出,加快實景演藝《如夢云岡》項目落地,創排《熱血》《太陽又照桑干河》等精品劇目。(記者 張彩云 實習生 王曉萌)
下一篇:最后一頁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